2025年了,還有人在用PoW? 當我第一次看到Irys宣佈要用PoW的時候,我的第一反應是:這是認真的嗎? 2025年了,以太坊早就完成了The Merge,Solana和Sui從一開始就是PoS,連比特幣社區都在討論是否要考慮某種形式的權益證明。在這個PoS已經成為行業共識的時代,Irys居然還要用PoW? 我的第一反應是:這團隊是不是腦子進水了? 但當我深入瞭解之後,我意識到:我錯了,而且錯得離譜。 Irys的選擇不是復古,不是固執,而是對問題本質的深刻理解。 我們為什麼會覺得PoW"過時"了? 讓我先說說為什麼大家會覺得PoW過時了。 這些年,PoW被批評的點主要有幾個: 能源消耗太大。比特幣的耗電量超過了很多國家,這在環保意識越來越強的今天,確實是個大問題。 擴展性差。PoW的出塊速度慢,吞吐量低,很難支撐大規模應用。 中心化風險。算力集中在大礦池手裏,這和去中心化的初衷背道而馳。 所以,當以太坊宣佈要轉PoS的時候,整個行業都在歡呼:終於,我們要告別這個古老、低效、高能耗的機制了! 我當時也是這麼想的。 但數據鏈不是金融鏈 直到我開始研究Irys,我才意識到一個被忽視的問題: 數據鏈和金融鏈,面對的是完全不同的挑戰。 金融鏈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什麼?是交易的確認和排序。誰先轉賬,誰後轉賬,這筆錢是不是真的存在——這些是金融鏈要解決的問題。 對於這些問題,PoS確實是更好的選擇。它更快、更節能、擴展性更好。 但數據鏈呢?數據鏈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:如何證明數據真的被存儲了? 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問題。 PoS在數據存儲上的致命缺陷 讓我給你講個故事。 假設你開了一個數據存儲鏈,用的是PoS。有人上傳了1TB的數據到你的鏈上,你怎麼證明這1TB的數據真的被存儲了? 最直接的辦法是:定期提交存儲證明。 節點每隔一段時間,就要向鏈上提交一個證明,說"我確實存儲了這些數據"。這個證明可能是一個哈希值,可能是一個默克爾樹根,總之是一個可以驗證的東西。 聽起來很合理,對吧? 但問題來了。 如果你的鏈上存儲了1PB的數據,有1000個節點,每個節點每小時提交一次存儲證明。那麼每小時就有1000筆存儲證明交易。 一天24小時,就是24000筆交易。 這還只是存儲證明,不包括其他交易。 你的區塊鏈很快就會被存儲證明交易塞滿。...
查看原文1.89萬
7
本頁面內容由第三方提供。除非另有說明,OKX 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,也不對此類材料主張任何版權。該內容僅供參考,並不代表 OKX 觀點,不作為任何形式的認可,也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購買或出售數字資產的招攬。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況下,此類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準確或不一致。請閱讀鏈接文章,瞭解更多詳情和信息。OKX 不對第三方網站上的內容負責。包含穩定幣、NFTs 等在內的數字資產涉及較高程度的風險,其價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。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,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資產是否適合您。